大型媒体公司正对人工智能发起挑战,但这并非他们描绘的弱者逆袭故事。| 亚历山大·阿维拉

大型媒体公司正对人工智能发起挑战,但这并非他们描绘的弱者逆袭故事。| 亚历山大·阿维拉

全球最大音乐公司已进军人工智能产业。去年,环球音乐集团与华纳唱片、索尼音乐娱乐共同起诉两家AI音乐初创公司,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版权录音训练文本生成音乐模型。然而上月,环球音乐却宣布与被告方之一的Udio达成合作,共同开发AI音乐平台。联合新闻稿承诺该公司"将为环球音乐旗下艺人争取应有权益"。但音乐艺术家联盟对此回应称:"我们早已看透——人人空谈'合作',最终艺术家所得无几。"

这起诉讼是美国法院审理的数十起类似案件之一,艺术家、出版商和工作室主张将其作品用于AI训练构成版权侵权。法官们正努力解决如何将版权法应用于挑战传统作者概念的技术。对许多人而言,这既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议题。在安徒生诉Stability AI案——首例关于AI图像生成器的集体诉讼中,艺术家们指控未经署名、付费或同意的作品使用"侵犯了数百万艺术家的权利"。

创意工作者无疑正承受AI浪潮的冲击,生成式AI正在取代人类创意劳动。2024年1月,作者协会调查显示超三分之一插画师因AI遭遇收入损失,有研究预测到2028年视听创作者收入将下降21%。

作为回应,一场新兴运动正通过社交媒体活动、众筹游说和诉讼联合娱乐业高管与艺术家共同对抗科技行业。秉持"AI永远无法取代人类表达"原则的"人类艺术运动"集结创意人士与管理层,支持立法保护艺术家免受AI和科技巨头侵害。但部分艺术家与民权组织警示着另一个威胁:大型内容公司。

当善意创作者与历来剥削劳动力、扩张版权损害公共利益的大型传媒集团结盟时,会发生什么?尽管有艺术家以"敌人的敌人"为此辩护,但若内容巨头与科技巨头联手,此策略便将失效。作者联盟版权律师戴夫·汉森指出,版权诉讼无法保护艺术家免受AI冲击,反而将促成媒体与科技公司间的独家授权交易,将其他人排除在外。历史印证着这种悲观观点——流媒体兴起时,唱片公司与制片厂获利丰厚,而音乐人、作家和演员却被抛弃。

AI授权会有所不同吗?当Runway AI与狮门影业达成授权协议时,联合人才经纪公司CEO杰里米·齐默质疑:参与狮门电影的艺术家在作品被用于训练AI时能否获得补偿?在数起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出版商与AI公司交易中,作者既未获报酬亦无退出权利。

即便美国法院要求科技公司为AI训练数据付费,从业艺术家也难获实惠。在当前权力失衡下建立授权体系,可能纵容传媒公司以雇佣条款胁迫艺术家放弃训练权——配音演员已面临此类处境。强制授权也未必惠及艺术家。授权要求正在束缚科技巨头。虽然谷歌等巨头能承担数据授权费用,但小型开源AI开发者却无力支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利用版权挑战科技巨头反而巩固其垄断地位。

许多号称"保护艺术家"的方案不仅目标落空,更可能损害艺术家与公众利益。美国娱乐巨头支持的《禁止虚假复制法案》旨在建立联邦"数字复制权"以管控未经同意的AI声音外貌复制。但民主与技术中心等民权组织指出该法案措辞模糊、缺乏言论自由保障、存在滥用风险。法案允许个人(含未成年人)授权数字复制权长达十年(未成年人五年)。不难想象制片公司高管将急切施压年轻艺术家放弃自身形象控制权。

这些方案为何偏离正轨?因为诸多版权诉讼、授权机制和数字权利提案实为内容巨头的特洛伊木马。自称代表"版权界"的强大非营利组织"版权联盟"竭力推动对生成式AI实施严格版权限制。尽管声称支持个体创作者,其董事会却充斥着派拉蒙、环球、迪士尼等传媒巨头的高管。

既然娱乐业本可与科技公司幕后达成有利交易,为何还要大张旗鼓组建联盟?因为内容巨头离不开艺术家——他们的传媒帝国需要艺术家作品盈利,游说行动需要艺术家背书增信,新晋AI合作伙伴更需要艺术家的创作成果。

这一现实揭示了比AI更令娱乐高管忧虑的策略:有组织的劳工运动。编剧工会等工会化创意专业人士通过罢工与集体谈判赢得了实质性AI保护。版权制度过于陈旧僵化,难以决定本已脆弱的创意劳动力未来。若内容巨头真心保护艺术家免受AI侵害,就该停止将其声音作为训练数据出售,转而倾听他们的真实诉求。

亚历山大·阿维拉是视频评论家、作家兼研究员。

常见问题解答
本文探讨传媒巨头与AI公司的法律博弈,指出这些媒体集团将自己塑造成对抗科技歌利亚的小大卫形象,实则为拥有自身议程的行业巨鳄。



基础篇



1. 核心议题是什么?

关于传媒集团通过诉讼与AI公司争夺内容版权控制权,揭示其表面维权实则争夺AI时代主导权的本质。



2. 诉讼关键争议点?

AI训练数据使用是否构成版权侵权。传媒公司主张未经授权使用内容属于盗用,AI公司多援引合理使用原则,目前尚无司法定论。



3. "非弱者叙事"何解?

传媒集团本身即是掌握海量版权的内容寡头,其塑造的"维权斗士"形象实为争取公众同情的战略叙事。



4. AI训练数据本质?

使AI系统获得智能的养料,通常通过爬取互联网公开内容(含新闻文章)构建数十亿量级的数据集。



进阶篇



5. 公开内容为何不能自由训练?

法律争议核心在于:公开可获取不等于商业用途免费。传媒集团坚持对训练内容享有许可收费权,AI公司则主张转化性使用属于合理使用范畴。



6. 传媒集团深层动机?

- 构建授权经济:迫使AI公司支付内容使用费,开辟新收入源

- 维持话语霸权:防止AI系统削弱其信息权威地位

- 防御竞争壁垒:应对AI分流受众注意力与广告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