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威夫特《秀场人生》回顾:一场来自疲惫明星的平庸演出。

泰勒·斯威夫特《秀场人生》回顾:一场来自疲惫明星的平庸演出。

有些专辑似乎注定会大获成功,比如泰勒·斯威夫特刚刚推出的《秀场人生》。她在未婚夫特拉维斯·凯尔西以体育内容为主的播客节目《新高》中官宣了第12张录音室专辑,这期节目累计收获5亿次播放,打破了此前特朗普做客《乔·罗根体验》创下的纪录。与其他歌手在YouTube发布歌词视频和幕后花絮不同,斯威夫特将在全球百余个国家院线推出"首发盛典"特别影片。仅美国市场,24小时内票房即突破1500万美元。专辑在Spotify平台预存量超500万次,再创纪录。主打歌中她唱道"我已不朽",这不像狂言倒更似平实的陈述。

乐迷的狂热更因意外之喜而高涨。尽管斯威夫特以敬业精神著称,深谙流行乐坛需要持续输出新作的规律,但历经近两年的"时代巡回演唱会"后,大众原以为她会暂别乐坛。然而巡演落幕不到十个月,她便带着被宣传为"锐意艺术转型"的新专辑归来。

与去年推出加长版后时长近两个半小时的《折磨诗人俱乐部》不同,新专辑仅收录12首歌曲,时长压缩至40分钟。她近年的黄金搭档杰克·安东诺夫和亚伦·德斯纳双双缺席,取而代之的是与马克思·马丁和希尔贝克的合作——这对瑞典双人组曾为她打造2010年代现象级热单《甩掉它》《空白格》《别怪我》《坏血》等。

但期待听到熟悉风格的听众将会惊讶。《名誉》和《1989》中充满活力的电子流行乐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轻快的软摇滚,融入了原声吉他、朦胧合成器、精妙管弦乐与气声和音。慵懒的迪斯科氛围并未唤起舞池的狂野能量,反而令人联想到1970年代末西海岸唱作人作品中迪斯科节奏与放克吉他的融合轨迹。

更显著的变化是洗脑副歌与强旋律的缺席。作品编曲精致,但仅有少数段落令人印象深刻:《伊丽莎白·泰勒》中惊艳的副歌,《愿望清单》里出人意料的转调,以及重返故乡祭奠高中时代暗恋对象的《毁掉友谊》中真挚动人的情感。尽管《其实很浪漫》的和弦进行颇为出彩,却与37年前弗兰克·布莱克在小妖精乐队《我的心在哪》中的创作高度雷同——甚至能实现无缝对唱。其余作品虽悦耳却缺乏记忆点,这对标榜"保持高水准"且汇聚顶尖创作人才的专辑而言着实意外。

据称灵感源自"时代巡演"台前幕后的歌词,偶尔能满足乐迷期待。《其实很浪漫》犀利抨击某未具名流行歌手,足够明显的暗示表明这是对查莉·XCX歌曲《同情是把刀》的回应。《已封杀!》重提2015-2016年与金·卡戴珊、坎耶·韦斯特的相关争议,《父亲形象》则指向与前厂牌老板斯科特·博切塔的恩怨。专辑不乏"不必说,我笑到最后"式的胜利宣言,诸如"你和魔鬼做了交易/结果我的本钱更雄厚"这类犀利词句散落其间,但未能形成有效冲击。这或许因涉及话题已显陈旧,且当创作者已是全球最成功流行巨星时,即便对方曾背后讥讽为"无聊芭比",反击也难免显得有失气度。

然而歌词核心始终围绕与凯尔西的恋情,这被证明是柄双刃剑。《愿望清单》描绘的郊区生活图景,可解读为斯威夫特与受众共同成长的印记——当年共鸣《爱情故事》《十五岁》的听众已年届三十,开始憧憬"两个孩儿"与"带篮球架的私家车道"。但坐拥16亿美元身家的她宣称对成功与物质毫无兴趣,鄙夷"直升机旋翼下的游艇生活……炫目霓虹与巴黎世家墨镜",转瞬却又将未婚夫的奢华求爱比作伊丽莎白·泰勒的情史,提及巴黎雅典娜广场酒店(最便宜房型每晚2000英镑),吟唱在传奇餐厅穆索弗兰克抢占"最佳卡座"——这般反差使反物质主义宣言显得苍白。

更令人错愕的是《木》这首作品。隐喻而言,它如同戴着歪斜头纱、新手标识醉醺醺跌撞在酒吧桌案,高调歌颂未婚夫生殖器尺寸,将其喻为"魔法棒""红杉木""硬岩石",甚至玩弄"狂妄自大"的双关梗。当然斯威夫特有创作自由,但这位素以精妙词作著称的艺术家将伴侣身体部位比作魔法棒,实难称高明。

平心而论,《木》仅是这张并不糟糕的专辑中一次笨拙失手——它只是未达斯威夫特应有水准,令人疑窦丛生。或许恋情美满本就不如情伤易激发创作火花,又或许幸福蒙蔽了判断力。可能专辑制作仓促,也可能创作者已精疲力竭——这完全情有可原。即便不朽之神,有时也需要暂别流行乐坛永无止境的内容需求。

本周推荐:
米尔德丽德《绿车》
一首为秋天而生的美丽歌曲,舒缓节奏如潮水漫涌,浸透疲倦的忧伤。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基于前述乐评视角整理的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批评性回顾常见问答

基础入门问题

问:这篇乐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是对泰勒·斯威夫特近期演唱会提出的批评性评价,认为演出令人失望且歌手呈现疲态。

问:为何评价演出"平庸乏味"?
答:评论者认为舞台设计、编舞及整体感染力缺乏新意,未达到大众对泰勒演唱会的高期待值。

问:"状态疲惫"具体指什么?
答:指泰勒在演出中显现出体力或创作力的透支,缺乏往日标志性的舞台活力与观众互动。

问:是否否定泰勒的表演能力?
答:并非全盘否定,而是针对单场演出提出批评,认为该场次未达到其常规水准。

深度探讨问题

问:导致"平庸"感受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答:可能包括模式化编舞、保守的曲目安排、缺乏新意的舞台元素,或未能延续以往给乐迷的惊喜彩蛋传统。

问:这是个别乐评人的偏见还是普遍观点?
答:可能代表个别观点。需综合多家媒体评论及社交媒体反馈,才能判断是否属于巡演该站次的普遍观感。

问:表演者疲劳在舞台上如何具体呈现?
答:可能表现为舞蹈动作能量减弱、嗓音状态下滑、与观众互动减少、表演模式僵化,整体舞台魅力减损。

问:此类负面评价对巡演声誉有何影响?
答:对泰勒这类超级巨星,单次负面评价通常不影响票房。但若多家权威媒体持续提出类似批评,可能影响该巡演阶段的公众评价。

问:如此精心策划的演出为何会出现"平庸"表现?
答:即便筹备完善,艺术家身体状况、当场观众反馈、技术故障、长期巡演带来的重复性疲劳等变量均可能影响单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