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薄雾笼罩着哈维泽的运河,水天相接如镜面般融为一体。23岁的穆斯塔法·哈希姆蹲在狭窄木船的尾部,关闭发动机改用撑杆划行,以免船只陷入盘根错节的水草或厚重淤泥中。他需要花费约三十分钟穿越日渐萎缩的沼泽,才能抵达曾经舟楫往来、飞鸟翔集的乌姆阿尔内阿吉湖——如今这里水深已不足半米。
"两年前这里还挤满渔民和家庭,"穆斯塔法俯身靠在船舷边说,"那时能听见欢笑声,鱼群跃出水面的声音。现在什么都没了。"远处,哈法亚油田的火焰在地平线上跳动。
伊拉克南部湿地——即美索不达米亚沼泽——正面临全球最严峻的生态危机。有人认为这里曾是《圣经》中伊甸园的所在地。这片2007年受《拉姆萨尔公约》保护、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湿地,曾从纳西里耶延伸至巴士拉,形成绵延近120英里的繁荣水世界。
但水下还蕴藏着另一种宝藏:石油。哈法亚、胡韦扎和马季努恩三大油田与保护区重叠。其中马季努恩油田(其阿拉伯语名称意为"疯狂")预估储量达380亿桶,位居世界前列。
开采这些石油需要消耗巨量水资源。在这片早已饱受干旱与荒漠化之苦的土地上,沼泽正在干涸。穆斯塔法87岁的祖父卡西德·瓦尼斯曾仅凭一根撑杆和对水道的记忆,就能驾船从哈维泽前往70英里外的巴士拉。"我们那时不知道汽车是什么。我们不需要。我们是水上民族,"老人说。
他41岁的儿子——穆斯塔法的父亲哈希姆——曾在此以捕鱼为生。但四年前,他永久收起了渔网。"水已经养不活我们了,"他低声说。石油是伊拉克的经济命脉,占出口总额95%以上和GDP的69%。作为全球第六大原油生产国,哈维泽沼泽的命运与石油工业紧密相连。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欧洲更将伊拉克视为关键石油供应国。
采油与水资源流失间的破坏性关联显而易见。由中石油领衔的财团运营着哈法亚油田(法国道达尔能源持股22.8%)。这个面积三倍于巴黎的油田拥有300口油井、三座炼油厂、水处理设施甚至专用机场,是中石油最大的海外项目。
约十年前,当中石油开始在此作业后,底格里斯河(沼泽的生命线)沿岸很快建起六座抽水站。它们每天抽取约6万立方米水(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用量)输往油田,通过注水采油技术提升产量——这种操作在整个地区十分普遍。
抽水站依赖的水源本已日益减少。自1970年代以来,土耳其和伊拉克库区的水坝使流入伊拉克南部的河水减少超50%。而滋养哈维泽沼泽的伊朗卡尔黑河大坝同样削减了供水。当地居民表示,这座石油工业综合体正在摧毁他们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如今,哈希姆对军事检查站的担忧已超过渔业衰退。曾经深入湿地的水道现在被路障封锁,武装士兵要求渔民和水牛牧民上交身份证件才能通行。当局称增派军警是为打击走私和守卫毗邻伊朗的边境,但居民认为这同时压制了抗议活动。
"石油到哪里,占领就跟到哪里,"穆斯塔法说,"他们想切断我们与土地的联系,好毫无阻力地掠夺。"在意大利ENI公司运营的油田抽水站建成后,巴士拉北部沼泽逐渐干涸,如今只剩水牛尸骸横陈。
随着沼泽消失,穆斯塔法像许多人一样,最终加入了他所谴责的破坏者行列。2023年,他与父亲成为中石油的分包商。"我近距离目睹了所谓'发展',"他说,"那不过是披着进步外衣的破坏。"同年旱情加剧时,他辞职加入封锁油田道路的抗议队伍。
采油活动还造成严重污染。迈桑省农业局长马吉德·萨阿迪2024年底完成的政府内部报告显示,饮用水中的碳氢化合物、重金属和化学物质严重超标,当地农业已崩溃。"这不只是污染,更是盗窃,"萨阿迪说。2025年初报告提交环境部后,官方承诺与石油部协商,但他对实际行动不抱期待。
与此同时,油田仍在扩张。《卫报》核实的影像显示,挖掘机、管道和工人已侵入保护区——胡韦扎新油田正在此开发。独立地理分析机构Placemarks的卫星图像证实了勘探活动。
2023年2月,中石油与振华石油的合作协议为开发铺平道路,但新钻探将违反《拉姆萨尔公约》。不过该公约无法律约束力,仅依赖政府自愿遵守。伊拉克石油部和环境部未回应置评请求。7月内政部称环境警察巡查时发现胡韦扎沼泽完全干涸,虽无活跃钻探,但振华石油的承包商已开始勘探开挖。
巴士拉水资源局警告,缺水、污染和毒性物质正引发人道危机。环境部官员贾西姆·法拉希曾表示保护区不禁止开发,但须遵守严格条件。道达尔能源表示其非作业方,问题应转交中石油。中石油与振华石油均未回应。
附近渔民仍在禁渔期非法作业,以每公斤约1欧元的价格在公路边售卖渔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油气项目威胁湿地生态表示深切担忧。
随着生计消失,许多居民被迫离乡。三个月前哈法亚油田附近爆发抗议,反对新钻探许可。"我们不仅为当下抗争,"当地居民穆斯塔法说,"更为让后代能认识祖先守护千年的湿地。"在伊拉克增产石油之际,巴士拉人权委员会已呼吁宣布紧急状态,警告污染灾难迫近。
对于留守沼泽的人们,这场关于土地、水源和生存的斗争仍在继续。"政府和公司把我们当作待分割的蛋糕,"穆斯塔法说,"他们眼里的商机,是我们的生命线。"
本调查获欧洲新闻基金和IJ4EU支持。
### 常见问题:伊拉克古湿地因石油业干涸
#### 基础问题
1. **伊拉克古湿地是什么?**
美索不达米亚沼泽是全球最古老湿地之一,栖息着独特物种与沼泽阿拉伯人等原住民。
2. **湿地为何干涸?**
石油开采与上游水坝工程导致水源枯竭,引发严重干旱。
3. **石油业如何破坏湿地?**
采油消耗大量水资源,工业污染使水体无法供生物使用。
4. **湿地居民是谁?**
沼泽阿拉伯人(马丹人)在此渔猎农耕、饲养水牛已逾千年。
5. **为何要保护湿地?**
这里是世界遗产,维系生物多样性,承载伊拉克文明记忆。
#### 环境与经济影响
6.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候鸟与濒危鱼类栖息地丧失,导致生态崩溃。
7. **影响伊拉克供水吗?**
沼泽干涸加剧下游饮用水与农业用水短缺。
8. **石油业有经济收益吗?**
短期石油利润难抵生计毁灭、旅游业消亡等长期损失。
9. **水坝的作用?**
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的水坝使入伊水量减少超50%。
#### 政治与社会议题
10. **政府采取保护措施了吗?**
因腐败与石油利益,保护力度薄弱,修复项目举步维艰。
11. **对原住民的影响?**
多数人被迫离开荒漠化的家园,传统生活方式消亡。
12. **湿地曾遭破坏吗?**
1990年代萨达姆为镇压起义曾排干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