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显示,在创意领域工作的女性中,有70%曾遭遇霸凌与骚扰。

一项调查显示,在创意领域工作的女性中,有70%曾遭遇霸凌与骚扰。

一项调查显示,创意行业中针对女性的欺凌与骚扰现象依然普遍,高达七成女性从业者表示曾遭遇过不当行为。文化大臣丽莎·南迪称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深感忧虑",并呼吁行业采取有力行动。

英国广播娱乐电影剧院工会的调查发现,该领域69%的女性在过去一年遭遇过职场霸凌或骚扰,残障工作者中这一比例升至72%。此前已发生多起轰动事件,例如针对格雷格·华莱士的指控,促使英国广播公司启动文化审查并成立独立标准机构以规范从业行为。

尽管已采取这些措施,调查显示严重问题依然存在,多数受害者选择隐忍不言。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那些在公共生活中不可接受的行为在创意产业却常被纵容。在因电视台资金向高端剧集倾斜而承受更大经济压力的无剧本电视领域,这一比例升至80%。本就面临工作不稳定问题的自由职业者更不敢发声。

总体来看,61%的创意产业从业者表示目睹或经历过霸凌与骚扰。这项调查涵盖了戏剧、电影、电视和时尚领域超过5500个非表演岗位。

各大电视制作公司已推出匿名热线和举报人保护机制,并与全行业性的创意产业独立标准局协同发力。但鉴于荧幕人才、高层职员与自由职业者之间的权力失衡,许多人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遭遇霸凌者中仅55%选择举报,其中42%认为处理结果不尽如人意。

业界还担忧创意产业独立标准局能否持续获得行业巨头的资金支持,以及缺乏法律调查权能否有效开展工作。工会负责人菲利帕·蔡尔兹警告,这些顽疾正导致技术人才流失并造成广泛伤害,近期丑闻仅是"冰山一角"。她强调雇主的自愿承诺远远不够,这反映出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自由职业者呼吁加强合同保障并明确投诉流程,部分人仍不清楚如何应对不当行为。南迪重申每个人都应享有安全受尊重的工作环境,强调支持受害者及严肃处理投诉的重要性,敦促行业全力支持创意产业独立标准局。

政府近期已修订法律,禁止利用保密协议让受害者禁声。工会强调必须落实实质性变革,尤其考虑到众多从业者承受的压力。

创意产业独立标准局首席执行官珍·史密斯指出,要真正建立能提供"安全保密咨询及可靠问题反馈渠道"的独立机构,仍需长期资金支持。她补充道:"本机构未获政府拨款,为无掣肘地开展工作,需要行业作出持久财务承诺。"



常见问题解答

根据揭示创意领域七成女性遭遇霸凌与骚扰的调查报告,现整理以下清晰实用的常见问题解答:



基础问题



1. 70%这个数据具体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近期调查中,每10名从事设计、影视、广告、艺术及写作等领域的女性工作者中,就有7人表示职业生涯中曾遭受某种形式的霸凌或骚扰。

2. 此处的霸凌与骚扰包括哪些行为?
涵盖多种负面行为:从言语辱骂、恐吓、不公指责或排挤,到性骚扰(如不受欢迎的接近、不当言论或性别歧视笑话)均属此列。

3. 为何单独强调创意领域?这些问题不是普遍存在吗?
虽然这是普遍现象,但创意领域面临独特挑战:包括松散的工作场所结构、受保护的"明星文化"、缺乏工作保障的项目制零工经济模式,以及高压竞争环境。

4. 这对遭遇者会产生什么影响?
可能造成严重心理压力、焦虑、自信丧失、职业倦怠,甚至导致优秀女性人才彻底离开行业,这对创意创新领域是重大损失。

5. 若怀疑自己正经历此类情况,首先该怎么做?
务必以自身安全健康为重。首先详细记录每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言行细节及见证人,形成证据链。随后向可信赖的导师、同事或业外友人倾诉。



进阶实务问题



6. 为何这些行业发生率如此之高?
多重因素交织:纵容"天才怪癖"的传统、自由职业特性导致的发声顾虑、资浅人员与自由职业者面对权威人士时缺乏维权途径的权力失衡等。

7. 有毒工作环境与非法骚扰有何区别?
有毒工作环境指普遍存在漠视、负面情绪高压的文化氛围;非法骚扰则是基于受保护特征(如性别)形成的具针对性、严重且持续性的歧视行为模式,会制造敌对工作环境。霸凌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两种情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