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在穿负重背心?我穿了两周来一探究竟。

为什么大家都在穿负重背心?我穿了两周来一探究竟。

几个月前,我注意到一件怪事。突然间,街上似乎每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背着沉甸甸的小型双肩包。起初我甚至误以为那是防弹背心(这想法令人不安),后来才意识到这是最新的健身风潮——负重背心。

名人们被拍到穿着它们散步,Peloton教练在制作教学视频,网红们在TikTok上大力推广。《Allure》等媒体也报道了其日益流行的趋势,尤其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群体中备受青睐,据说这种背心能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骨密度。

"最近它确实获得了大量关注,"东北大学物理治疗师兼教授埃莱娜·马诺利斯博士表示。她指出这种锻炼方式过去被称为"负重行军",因为人们会背着沉重背包行走。

马诺利斯认为其吸引力部分源于现代负重背心比笨重背包更轻便时尚。她也认为这反映了女性健康观念及力量训练重要性认知的整体转变。

但负重背心真如宣传那般神奇吗?我试穿两周并咨询了专家意见。

什么是负重背心?
这类背心填充铁砂或小配重块以增加阻力。"可以理解为'超重力环境',"密歇根大学运动科学教授阿比·莱恩博士解释。重量通常在5-30磅(2.26-13.6公斤)之间,覆盖肩部和躯干。有些设计紧凑带胸扣,有些则神似防弹背心。

"建议从不超过体重5-10%的背心开始,逐步增加,"妇产科兼更年期专家玛丽·克莱尔·哈弗博士建议。我选择了Prodigen的16磅(7.25公斤)款——舒适度足以让我看起来不像要去射击场。

如何使用?
与其他健身装备不同,负重背心可融入日常活动。"你或许每周在健身房做两次抗阻训练,但穿着它散步或做家务也能见效,"莱恩说。

但适度是关键,尤其初期。"我不建议每天穿戴,"马诺利斯警告。日常动作包含大量弯曲扭转,额外重量会增加受伤风险。

马诺利斯推荐在行走时穿戴——这种被低估的运动能保持直立姿态降低风险。哈弗表示适应后可尝试轻度有氧、力量训练甚至短跑,但要量力而行。"从短时开始,逐步增加到每日20-30分钟。"

实际体验?
两周里我两次穿背心在跑步机行走,用iPad看《维拉探长》。起初重量带来奇特的安抚感,像给焦虑犬穿的镇定背心。但走动时,身体的失衡感令人惊讶。调整步态花了几分钟,保持直立所需的核心力量超乎预期。

当30分钟结束,维拉探长刚发现命案蹊跷时,我的呼吸已比平常急促许多。为何如此费力?我曾比现在重16磅,却不记得当年散步这般疲惫。

莱恩解释:"负重背心的重量并非均匀分布。当我自然携带那16磅时,四肢肌肉也更发达。但背心重量集中于躯干,迫使你重新调整平衡。"这能锻炼稳定性,但切忌过重导致步态变形。"那会引发受伤,"她补充道。

后来我逐渐适应,失衡感消退。行走强度增加但不再难受。

有何益处?
马诺利斯指出多重优势:额外重量增强肌肉负荷,长期可提升力量;身体耗能增加促进燃脂;某些研究显示或有助于预防更年期女性骨质流失。"可能是下压力加速了骨骼自我修复。"

但莱恩提醒相关研究规模均较小(不足20人)。最大规模研究(150人)发现对减肥中的老年人防骨质流失无效。"研究尚不充分,"她坦言。

尽管如此仍具实用价值。"我们终于开始关注中年女性肌肉骨骼流失问题,"哈弗说,"这是简单实惠的辅助手段。"但需与其他运动结合。"视作锦上添花更合适,"莱恩补充,"不能替代有氧和力量训练。"

存在风险?
主要危险来自过重或过久使用。"可能损伤关节、导致姿势不良或腰膝疼痛,"哈弗警告。她强调合适重量、循序渐进,不适即停。"切勿硬撑。"

我的结论:
试用后我又穿了几次。虽不喜其引发的闷热感,也不知正确清洁方式(目前用湿巾擦拭——别笑),但它确实为散步增添了挑战与变化。不过作为每周多次力量训练者,我仍觉得深蹲对腿部和骨骼的锻炼效果更显著。

虽然穿着它确实让我像动作片主角般帅气。"超有范儿。当我问伴侣观感时,他只回了句'战术风'。比我惯常的健身房装扮——穿着热带雨林咖啡T恤的三十多岁汗津津路人——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