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马克·扎克伯格仍在行善——只不过他重新定义了"善"的含义。 (注: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使表达更自然口语化)

当然,马克·扎克伯格仍在行善——只不过他重新定义了"善"的含义。 (注: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使表达更自然口语化)

若这是一部小说——一部讽刺科技亿万富翁虚伪做作的拙劣作品——其情节恐怕会因过于离奇而令人难以置信。然而现实却摆在眼前:本周《纽约时报》报道,马克·扎克伯格与妻子普莉希拉·陈在帕洛阿尔托的豪宅内违规开办私立学校,距他们2016年为低收入家庭创办的学校不足一英里。更讽刺的是,这位全球第二大富豪即将关停的究竟是哪所学校?

对某些美国人提及"区域规划违规",就像对英国人指责"插队者"——瞬间点燃怒火。但真正的焦点并非许可证问题(扎克伯格夫妇发言人声称不知晓区域规划条例,表示这所被称作"家庭教育小组"的私立学校将搬迁)。更值得关注的是扎克伯格逐渐背离进步主义事业的倾向:从关闭学校开始,其慈善组织"陈-扎克伯格倡议"(CZI)接连削减湾区几乎所有经济适用房与流浪者救助机构的资助,同时大幅缩减多元化项目。

官方说法中,CZI宣称在十年慈善实践后要重新聚焦科学与医学研究。非正式层面,从"促进人类潜能与平等"转向"科学优先慈善"的转型,恰与扎克伯格的个人蜕变同步——从穿着拜登时代"这就是女性主义者模样"T恤的进步派,蜕变为特朗普时代推崇职场"阳刚之气"的保守派,甚至让特朗普盟友进入Meta董事会。

扎克伯格的政治立场或许与其他科技CEO同样善变,但深层逻辑更值得玩味。与科学研究不同,慈善资助的社会实验对象总会发出异议。2010年扎克伯格捐赠1亿美元改革纽瓦克公立学校时,教育工作者批评他将特许学校、"家长选择权"等初创企业式速成方案强加于千疮百孔的系统。总部的不满可想而知:我们试图帮忙——他们为何抱怨?为何不懂感恩?

亿万富翁的另一特质?缺乏耐心。据报道,普莉希拉对东帕洛阿尔托学校的缓慢进展深感沮丧——显然,即便有天才参与,孩子们既未能摆脱贫困,也没能奇迹般进入哈佛。这种"科技能解决一切"的执念根深蒂固。看看第三富豪贝索斯的"第一天基金",承诺在贫困地区开设蒙特梭利式幼儿园——却不愿让亚马逊缴纳足额税款支持公立教育。

与此同时,扎克伯格居住的新月公园社区矛盾激化。这个深受斯坦福教授青睐的家族买下11处房产打造私人庄园,如同伦敦荷兰公园的富豪邻居般迅速增建匹克球场、扩建地下室。经年累月的施工噪音、交通堵塞与学校扰民引发众怒,当《纽约时报》记者到访时,居民们早已准备好大倒苦水。

"没有社区愿意被占领,"一位住宅三面被扎克伯格房产包围的居民说,"但他们确实这么做了。"将"社区"替换为"世界",这句话依然成立。

——埃玛·布罗克斯,《卫报》专栏作家

常见问题
### **关于"扎克伯格当然还在行善——只是重新定义了'善'"的问答**


#### **基础问题**
**1. "扎克伯格重新定义'善'"是何意?**
指其慈善事业(如通过CZI)优先考虑科技驱动的系统性变革,而非传统慈善模式,这种转变引发对"行善"定义的争议。

**2. 扎克伯格仍在从事慈善吗?**
是的,他与妻子通过**陈-扎克伯格倡议**资助教育、科学、刑事司法改革等领域。

**3. 为何有人批评他的慈善方式?**
批评者认为过度依赖科技方案、缺乏透明度,或将个人影响力置于社区即时利益之上。

#### **进阶问题**
**4. 扎克伯格慈善与传统慈善有何不同?**
传统慈善直接提供物资援助,其模式则投资于教育科技、医学研究等具有长期规模效应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5. CZI有哪些重点项目?**
- **教育**:通过Summit Learning推广个性化学习工具
- **科学**:资助阿尔茨海默症、癌症等疾病研究
- **司法改革**:支持减少大规模监禁的政策

**6. 其慈善是否间接惠及Meta(Facebook)?**
有观点认为某些项目(如推广网络接入)与Meta业务存在利益关联,但CZI独立运营。

#### **争议焦点**
**7. "慈善资本主义"(富豪主导社会变革)是好事吗?**
支持者称赞其高效创新,批评者指摘其缺乏民主监督,可能偏离公众真实需求。

**8. 为何有人认为扎克伯格捐赠夹带私心?**
因其常资助与商业利益重合的领域(如校园科技),或有助于塑造公众形象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