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贯反对紧缩政策的人,我对法国的现状感到困惑。该国国债占GDP的114%,预算赤字达5.8%,然而尽管多年来左右两翼批评者都指责马克龙总统推行"极端新自由主义"政策,数据却呈现另一番景象。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法国政府支出(占GDP的57.3%)和税收收入(占GDP的51.4%)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社会支出更是超过所有欧洲邻国。
与此同时,任何过去十年在法国生活的人可能都听到过对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的普遍抱怨。医生和护士指出公立医院人员短缺;农村居民抗议铁路线路关闭;学生和学者谴责大学及科研机构资金不足,许多机构还在为基础设施陈旧而挣扎。
这些问题并非全是财政因素所致。几乎每个国家都面临医护人员短缺——法国因医学院招生名额限制(该限制直到2020年才解除)使问题更加恶化。过去25年间,城市化率从76%升至82%,导致人口减少的农村地区人均公共服务成本上升。这引发了关于公平与资源分配的难题。法国人日益意识到巴黎中央集权决策的弊端,普遍支持更大程度的地方分权。
然而在这个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舍得为这些领域投入预算的国家,资金似乎永远不够用。与北欧国家不同,大多数法国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满。与此同时,债务和赤字持续攀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极右翼将问题归咎于移民,散布寻求庇护者挤占公共服务的错误论调。中间派总理弗朗索瓦·贝鲁提出全面削减开支以每年节省440亿欧元——甚至建议取消两个法定节假日的政治敏感方案。左翼则更合理地呼吁征收财富税,不过他们的提案可能影响年收入超过20,584欧元的人群,且对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的行政负担缺乏体谅。
在这些可能使政府在9月8日贝鲁面临信任投票时垮台的分歧中,几乎无人坦诚讨论法国弹性支出中最大单项:每年2,110亿欧元的企业就业补贴。法国劳动力市场以僵化著称,解雇通知期可能长达两三个月,这导致失业率持续高企、工资停滞不前,形成企业补贴支出超过教育投入的畸形体系。
如果法国采用丹麦式的"灵活保障"模式会怎样?这2,110亿欧元中有多少能转而用于减少赤字,并投资于医疗、教育和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在引发误解之前容我阐明:并非每笔此类支出都该受指责。法国强政府经济模式绝非误入歧途,这使其尽管面临挑战,仍拥有可能是欧洲唯一真正全面的经济体系——从农业到人工智能无所不包。事实上,这种模式正日益彰显其价值。中国一直采用这种方式,美国也愈发效仿。
资本主义需要引导。仅举一例:若无规划,各地会竞相降低标准吸引数据中心入驻,最终这些中心靠新建燃气轮机供电并挤占当地水资源。相反,法规和激励措施可将投资导向冰岛等地——那里丰富的地热能源可实现可持续供电,收益也能得到公平分配。
过去,部分引导来自国际协议和条约,它们帮助小国保持敏捷创新。但当今世界,唯有足够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才能在维护外部利益的同时激发内部活力。法国的挑战在于体量——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它太小而无法独自建立保护屏障,这个角色必须由欧盟承担。至少,如果欧洲领导人最终承认旧全球秩序不会回归,就该如此。
当前形式的欧盟无法在强权而非规则主导的世界茁壮成长——在这个世界里,中美两国将地缘政治与经济无缝融合,跨领域施展影响力。但欧盟若能采取经典法式策略就能成功。不仅法国需要财富税——欧盟同样需要;不仅法国航天局需更多资金——欧洲航天局亦如此;不仅法国应加大绿色能源投资——整个欧盟都需通过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独立。
讽刺的是,除非法国足够强大来引领方向,否则欧洲不会朝此迈进。而要实现这点,法国需要繁荣的经济,以及愿意诚实进行长期规划、而非寻找替罪羊、耍花招或墨守成规的政治阶层。
亚历山大·赫斯特为《卫报》欧洲专栏作家。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是关于法国债务和企业补贴的常见问题清单,采用自然语气和简洁清晰的回答框架
初级问题
1 什么是国债危机?
当国家负债过高导致偿债困难时即发生国债危机,这可能吓退贷款方,迫使国家支付更高利率,并导致公共支出大幅削减
2 企业补贴是什么意思?
指政府向企业提供资金、税收减免或其他财政支持,旨在帮助企业成长、创造就业或提升国际竞争力
3 法国债台高筑为何还补贴企业?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这正是争议核心。政府主张这类支出是投资行为,认为扶持企业将带来更强劲的经济、更多就业岗位和未来税收增长,最终有助于偿还债务
4 能举个法国企业补贴的简单例子吗?
常见例子是税收抵免:企业投资研发可获得应缴税款减免,实际节省数百万欧元
中级问题
5 这类补贴主要有哪些好处?
创造/保留就业:防止企业将工厂和岗位转移至海外
促进创新:鼓励企业投资绿色技术、人工智能等高价值领域
经济竞争力:帮助法企对抗中美等同样获得巨额国家支持的竞争对手
6 这种模式主要受哪些批评?
效率低下:批评者认为资金往往流向政治关系而非生产效率最好的企业
企业福利:被视为向本不需要补贴的盈利大企业输送利益
加剧债务:短期内直接增加政府支出和国家债务
7 补贴只针对大企业吗?
不,虽然大企业通常获得最大份额,但法国也有许多针对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的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