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认为工作有趣呢?当然,你的工作或许能带来成就感——偶尔如此。你可能与同事相处融洽——部分同事。但有趣?这目标既显得过于崇高,又似乎无足轻重。
继2010年代盛行"奋斗文化"、新冠疫情引发职业倦怠与反弹之后,如今人们对工作的普遍态度往好了说是矛盾,往坏了说则是公开敌视——持续进行的远程办公"拉锯战"便是明证:管理者希望员工回归办公室,员工却渴望保持灵活性,防止工作吞噬生活。
作为塑造劳动力市场的年轻力量,Z世代尤其注重守护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崛起更预示着大规模失业的风险。
职场正陷入混乱,其核心是对时间与生计的争夺。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趣"似乎根本不在考量范围内——但布里·格罗夫认为理应如此。
员工常常自问:"我是要改变世界,还是回家做饭?"
就职于纽约SYPartners机构的组织顾问兼"变革专家"格罗夫曾与谷歌、微软、希尔顿、卡尔文·克莱恩和辉瑞等企业高管合作,致力于改造企业文化并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基于这些经验,她完成了处女作《今天很开心》,提出全新视角:如果工作既非我们唯一的意义源泉,也非必须忍受的灾祸,而仅仅是"度过时光的美好方式"呢?
这听起来或许天真,但格罗夫轻松的笔调背后蕴藏着深刻洞见:工作应当充满乐趣。现实中,我们往往陷入两种极端:要么"为工作而活",将自我价值与生产力捆绑,把身份认同等同于职业标签;要么认命地认为"工作就是受罪",活着只为了周末。这两种心态都既不健康、不可持续,也难以带来满足感。《今天很开心》呼吁重新校准对工作角色的期待——既提升又降低其重要性。正如书中所写:"工作应成为快乐的源泉,因为它本质上是美好的——但它只是众多快乐源泉之一。"
2022年1月,格罗夫的母亲被诊断出癌症晚期,父亲早已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作为独生女,她立即请假照顾双亲。同年母亲离世让她对时间分配有了全新认知:"我的周一也会耗尽,就像母亲那样...突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与此同时,格罗夫注意到疫情后员工敬业度危机显现于"大辞职潮"和"安静离职"(只完成最低要求)等现象。"我觉得有些经验可以帮助人们,"她说。
格罗夫确知工作可以有趣。她在芝加哥长大,母亲是幼儿园教师,父亲是小学校长,两人都热爱工作却不让其主宰生活或定义自我。当她初入职场时,却被无休止的会议、无喘息之机的工作节奏、轰炸不断的邮件和无意义的琐事所震惊。格罗夫指出,问题不在工作本身,而在于那些"即使不算危险也明显荒谬"的职场规则与惯例。
最大的职场误区之一,是认为牺牲睡眠、人际关系或健康是工作必然的代价。但格罗夫强调,我们获取报酬是因为创造价值,而非因为受苦。"工作的核心是展示技能、创造受人赞赏的事物、与他人协作、解决难题。如果这部分令人愉悦,我们该如何守护它?"
她建议重新审视"职业性"——这个概念往往具有限制性,推崇单一的成功或领导力标准,阻碍人们展现真我。"最终你只是在表演,"格罗夫说。她顶着未干的头发参加Zoom会议,以这种日常小举动反抗她眼中沉闷刻板甚至幼稚化的职业着装规范。"穿运动服和穿衬衫时一样聪明,"她对我这样说道——当时我正承认自己镜头外穿着 leggings。
疫情后蔓延的宿命论阻碍我们改善工作。"我们已经将'工作就是苦役'的观念正常化,"格罗夫说。这可能是对源自硅谷创业潮的奋斗文化的过度反应——科技创始人和网红企业家曾让一代人相信成功意味着拥抱"奋斗哲学"。凭借免费餐饮、零食甚至办公室球池等福利,工作本应有趣而非牺牲。
但格罗夫认为这更像是贿赂:"公司让员工开心是为了让他们超额工作、将生命奉献给企业。你不禁怀疑:免费午餐难道只是为了不让我离开大楼?"她甚至指出,常被标榜为福利的学习发展计划,也可能是将人塑造成公司资产的工具。当苹果、Meta和谷歌等公司甚至为员工支付冻卵费用时,"这开始像反乌托邦。与雇主捆绑越紧,就越难保持独立或离开。"
随着职业倦怠成为主流关切,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依赖工作获取幸福、身份或意义会使人易受剥削。格罗夫强调,高管们因薪酬与公司成败利益攸关,不应期望普通员工同样具有超越职责的动机。
"想想什么必须优先,"她说,"如果你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根本谈不上乐趣。"领导者轻易宣称'我们在改变世界',这反而让员工陷入两难——不得不在改变世界与回家做饭间抉择。"
混合办公与远程办公的争议正在侵蚀双方信任,格罗夫补充道,导致管理层加强监控,员工则出现带病上岗效率低下的"出勤主义"。缺乏灵活性也被广泛认为是敬业度下降的主因。盖洛普最新《全球职场状况报告》显示,仅十分之一英国员工感到投入工作,属全球最低水平之一;美国这一比例近三分之一,仍处于十年低谷。
格罗夫提出:如果工作更有趣,就不会存在办公地点的权力争夺——人们甚至可能期待走进办公室。研究一致表明,趣味性是决定人们在职场蓬勃发展还是勉强生存的关键因素。例如盖洛普对德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过去一周里,81%的敬业员工在工作中感到乐趣,而不敬业者仅10%。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工作中的不幸福可能让生活比失业更糟。
虽然让工作变有趣具备商业价值,但格罗夫认为这并非主要理由。在《今天很开心》中,她将其比作休息:虽能提升效率,但其真正价值在于让生活更愉悦。趣味性之所以是有效指标,正因为它无法被强制或伪造。雇主不应试图用免费午餐等福利引诱员工回归,而应思考工作场所的氛围:人们(尤其是领导者)是否放松、快乐、能开玩笑?这是有趣的环境,还是人人正装裹身终日困于会议?
尽管格罗夫主要关注办公室职员,但她认为所有人的工作体验都能通过增添乐趣改善。即使在钢铁厂,也可能有供人交流的休息室。例如外科医生有时会调节气氛——格罗夫引用斯坦福培训的外科医生彼得·阿蒂亚为例,他在移植手术中播放《大人物拿破仑》片段,称其团队欢笑持续一月,甚至可能改善了患者预后。
虽然期望工作始终有趣不现实,但追求多数日子包含愉悦能提供明确方向。询问"今天开心吗?"能带来惊人 clarity。格罗夫指出需先满足基本条件——若你压力过重睡眠不足,乐趣便无从谈起。
当然,格罗夫承认有时工作仅是谋生手段,尤其在经济困难时期。但微小改变也能提升日常体验。稍加规划,你往往就能让日子转向理想状态。生命短暂,不该每周五天倒数计时。享受乐趣的能力甚至可能让我们比人工智能更具优势——机器人无法享受快乐,因此可处理枯燥重复任务,而我们专注于蕴含愉悦、人际关系与福祉的工作。
你不必觉得正在改变世界或对工作痛苦不堪——但能否度过美好一天、改善他人生活或结交朋友?或许这就足够了。
当我们的对话结束时,头发湿漉的格罗夫与闯入镜头的我的猫咪共同印证:今天很开心。
**让工作变有趣的五种方法**
1. **个性化呈现**
许多"职业"规范并非必需。用纪念品、文具或助你专注的物品装点工位,穿让你快乐的衣服,避免术语保持人性化。
2. **与同事建立联系**
我们的工作体验深受周围同事影响。格罗夫建议领导者通过每日签到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个人用手指表示1-5分的情绪指数。"关心彼此状态是美好的,"她说。
3. **分享'使用手册'**
每人都有偏好的工作方式。与同事探讨个体风格与偏好——并分享你的——能减少摩擦,让工作更有趣并强化关系。格罗夫建议相互询问应对压力的方式、需要何种支持、希望分享或学习的技能,甚至创建个人"使用手册"引导对话。
4. **碎片化采集快乐**
即使在困难时期,也可能在一天、一小时甚至一分钟内发现快乐瞬间——格罗夫称之为"快乐切片"。在挑战性会议前享受咖啡,午餐散步时留意花草,或与同事通话倾诉。甚至分享笑话也能调节情绪,让难熬的日子轻松些。
5. **奔赴乐趣所在**
若 workplace 始终无法带来快乐,格罗夫认为或许是时候离开。"离职不需要复杂理由…在不适合的岗位上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你有限生命中的一页。"
布里·格罗夫所著《今天很开心:一本关于工作的书(认真的)》由Page Two Books, Inc出版(19.99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