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哈钦森的回忆录《你真是医生吗?》记录了这位黑人医生在英国国民保健体系(NHS)中的行医经历。开篇发生在急诊室,一位突发雷击性头痛的患者虽痛苦不堪,却仍抽空抱怨哈钦森"穿着邋遢"。哈钦森指出自己当时穿着标准手术服——这种服装根本谈不上个人风格。他疲惫地得出结论:患者其实是在针对其他特质作出反应——他的肤色、发型或整体"气质"。这虽不算微观侵略,却折射出一种固有偏见:黑人不可能成为专家。但相比书中探讨的更深刻偏见——从医生遭遇的歧视到医学培训中的种族与性别偏见,甚至危及生命的种族主义(如黑人女性分娩死亡率高出四倍的现象),这个插曲几乎不值一提。
在伦敦《卫报》办公室见到哈钦森时,他显得沉稳干练。即使身着短裤T恤的休闲装扮,仍透出专业气质。他表示撰写种族议题著作是必要之举,但亦与有色人种女性交流过——她们认为性别偏见往往比种族障碍更严重。其妻路易斯是全科医生,他指出女医生甚至常遭同事轻视。他还提到医学界缺乏关于残疾医师及其困境的文献,称整个职业生涯仅遇见过一位听力障碍医生。
哈钦森秉持公正——全面审视每个角度——这暗示其行医风格,也反映其选择的专业领域:应对神秘难解疼痛的风湿病学。38岁的他即将成为专科顾问医师。
他同时从事单口喜剧表演,这项追求源于2010年代中期担任高级住院医师的岁月——当时他对医学产生疏离感,正寻找其他宣泄渠道。他的喜剧最初以左翼视角探讨政治、育儿与生活荒诞性(如苏埃拉·布雷弗曼批评多元文化主义,或F1赛事缺乏多样性)。他认为喜剧与医学存在相通之处:都需要掌控全场,让人相信你胸有成竹。其著作常带黑色幽默(如同事将痴呆症护理称为"兽医工作"),但并非用幽默软化残酷现实。他对狼疮患者痛苦等的细致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
医学生涯中的主要担忧?避免被派往极右翼政治势力崛起的地区。
哈钦森出身科学世家:父母都是生物化学家(现已退休),弟弟是麻醉师。父亲19岁从牙买加移居伯明翰,母亲是苏格兰人。他在英格兰东南部长大,现居伦敦某社区——该区域从鱼龙混杂的城乡结合部演变为即使双医家庭也难以负担的中产街区。距斯蒂芬·劳伦斯遇害的埃尔瑟姆不远,种族主义曾是公开秘密,但直到少年时代在康沃尔郡露营时,他才真正遭遇英国乡村单一文化区的公然歧视——当地青少年试图挑衅打架,用诡异威胁的语气质问:"你在这儿干嘛,黑马?"
这段经历在他决定从医时再度浮现,因为NHS可能将医师派驻全国任何地区。"从医学院入学第一天起,主要忧虑就是:如何避免被外派?即使不是远赴他乡,仅仅在伦敦外围地区待一年——那里英国独立党支持率攀升,圣乔治十字旗四处飘扬,移民旅馆遭纵火——都是必须考虑的现实。"这个问题无简易解决方案。医生派遣曾采用复杂积分制,现改为抽签制。两种方式都存在争议,正如哈钦森所言:"每个地方都需要医生。"他并非寻求简单答案,只是指出在当今环境下——政客用隐晦的"移民问题担忧"煽动种族紧张,无休止争论谁的愤怒合理——很少有人倾听那些必须置身于愤怒浪潮中的黑人医护心声。
最终他在2012年执业第一年(医学体系最底层的FY1基础培训阶段)被派往埃塞克斯。"以现在资深医生的身份,我可能无法完成首年派驻时的工作要求。"作为最低年资医生,FY1医师通常是非工作时间唯一值班者。"夜间你要独自负责约400张病床,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这十分荒谬。粗略估算,其中40人可能需要紧急护理。而出现的是你——最资浅的医生。某些地区已改善为两名专科住院医师夜班值守,但我仍认为夜班工作仅能对住院患者进行最低限度处理,勉强维持到清晨。"
相比二十多年前初级医生 notorious 的超长轮班制,情况已发生变化。但每个解决方案似乎都带来新问题。2016年英格兰初级医生合同中引入更短班次与更长休息时间,承认医生也需要睡眠。哈钦森发现连值夜班"严重精神失衡,会引发死亡恐惧——这种18岁左右出现的恐惧只在睡眠剥夺时浮现"。虽然初级医生工时缩短,却未增补人手,导致普遍性人员短缺。直到疫情期间"所有人力从择期诊疗抽调"时,紧急护理才突然获得充足配备。"那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人手最充足的阶段",但他也指出负面影响:"对二级护理而言这完全是灾难,仿佛其他疾病都不存在。18个月后你会发现许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缺乏持续监测治疗而病情恶化。"
心脏病学领域往往吸引直言不讳、进取自信的人群。哈钦森对医学界同行有些尖锐评价——某些专科(特别是心脏科)容易聚集固执己见者。早期在埃塞克斯及后来返回伦敦行医时,他常与心脏科医生发生摩擦。当被问及这是否阶级问题(考虑到他描述的那类力争精英院校、投身心外或脑外等竞争激烈领域的优等生),他予以否认。即便如今人员构成更多元,该专科依然强度惊人。他指出过去行为更恶劣,虽然人们言辞有所收敛,但内在态度未根本改变。他略带幽默地补充,也不想让风湿科医生轻松过关——其中也不乏唐突之辈。
在埃塞克斯熬过艰苦首年,继而回到伦敦某资源优渥的知名医院完成第二年基础培训期间(他称之为"宠坏的教授们划分领地之处"),他在弟弟的派对上结识妻子。现育有两子,一个刚入幼儿园,另一个仅四个月大。他极度尊重妻子这样的全科医生工作,称其无比艰难。"期望医生在10分钟内区分普通感冒与肺癌早期症状堪称骇人听闻,病例多样性、预约时长与风险等级完全不合理。"
相较之下,风湿科面临独特挑战——尤其是让患者准确描述疼痛。书中他对肾结石到类风湿关节炎的疼痛描写精准生动,近乎诗化。"疼痛性质对诊断至关重要,需要长期思考其具体特质:雷击性头痛如遭锤击,心脏疼痛更像压迫感,尖锐刺痛可能指向肺血栓。当然,人们描述疼痛的方式受文化、语言和背景影响。"
在医学界,当其他检查无果时,风湿科常成为最后希望。"这个与免疫学紧密相关的复杂领域处理罕见疑难病症",但也令人沮丧。他解释存在两种诊疗思路:一是二元判定——患者要么患有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由你接手),要么没有(就此结束),"这可能是管理者偏好的高效方式";二是承认患者状况可能无法归入已知类别。"若你愿意花时间——即使延误20分钟——坐下来交谈:'我相信您的痛苦。我们或许尚无答案,也不想开具可能加剧病情的药物,但我承诺与您共同面对',这对患者意味着一切。被倾听与认可远比因找不到病因被打发更有意义。"
但这种整体性诊疗意味着不断直面医学局限。"你可以提供最佳护理,却无法完成让患者真正感到满足幸福所需的一切——比如修好公寓电梯,让类风湿患者不必爬20层楼。这是另一种挫败感。"医学必须在现实世界条件下运作,却对这个世界影响甚微。以癌症诊断为例——表面似是平等主义者,但对比百万富翁与公房住户,虽然都患癌,其经历环境天差地别。对子女的担忧、赴诊能力等细节都会影响治疗参与度。
如今哈钦森每周三天门诊,两天在国王十字车站的克里克研究所从事风湿病与内科学研究。若说新书出版有何顾虑,主要是心脏科医生能否接受调侃。参与喜剧与出版让他更珍视医学界的优点:"看到其他行业的工作状态,NHS的稳定性与职业发展显得难能可贵。"
即将成为顾问医师的他(预计将面临新一轮"你真是顾问医师吗?"的质疑),决心不改变医患沟通方式与工作理念。"许多人升任顾问后彻底改变着装风格,突然穿上崭新西装——我猜主要是心脏科医生。"
马修·哈钦森所著《你真是医生吗?我在NHS的黑人行医录》将于9月4日出版(Blink出版社,22英镑)。支持《卫报》可前往guardianbookshop.com订购(可能需支付运费)。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基于主题以自然对话语气整理的常见问题列表:
基础通用问题
问:"你是400名住院患者唯一能求助的人"这句话指什么?
答:它揭示了NHS医院中初级医生夜间值班时常需负责的危险性高患者数量,凸显出严重的人员短缺问题。
问:马修·哈钦森是谁?
答:他是一位公开批评初级医生面临巨大压力和不安全工作条件的NHS医生,用这句有力引述揭露体制问题。
问:"这很荒谬"是什么意思?
答:他指出这种状况既荒谬又不安全,完全不合理。无论对患者还是医护人员,这都不是可持续的安全医疗运行方式。
问:这是NHS的普遍问题吗?
答:遗憾的是确实如此。虽然具体每位医生负责的患者数不同,但需要照看大量重症患者是许多初级医生(尤其夜班时)的常见经历。
影响类问题
问:这种情况对患者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答:主要风险包括护理延迟、误诊和用药错误。当医生过度疲劳时,无法为每位患者提供及时全面的诊疗,可能导致严重伤害。
问:对医生本身有何危害?
答:医生面临极度压力、职业倦怠和道德创伤——因无法提供应有的护理标准而产生的心理困扰。这导致高比例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人才流失。
问: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NHS没有资金预防吗?
答:这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医生护士培训不足、患者需求增长、预算限制以及难以留住身心俱疲的现有员工。
问:医生超负荷时不能求助吗?
答:通常无人可求助。这句引述暗示他们就是最终防线。资深医生可能需负责多家医院或处理自身紧急病例,使初级医生成为唯一联络点。
行动导向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