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记者在被封锁的加沙地带历经两年磨难,此地被称作"地狱之门"。

一名年轻记者在被封锁的加沙地带历经两年磨难,此地被称作"地狱之门"。

2023年10月7日周六清晨六点,我睡眼惺忪地用沙哑的嗓音呼唤睡在身旁床铺的妹妹伊纳斯和雷玛斯:"该起床上学啦。"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一天将彻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边境另一侧以色列境内发生的恐怖事件,即将引爆一场如同打开地狱之门的战争。

我重新躺下时并未在意妹妹是否起床,大学的早课要八点才开始。突然,火箭弹的呼啸声将我惊醒,恍惚间我甚至分不清自己是否仍在梦中。很快全家都彻底清醒,我们互相安慰这不过是会坠入海中的试验火箭,直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粉碎了这份自欺欺人。

流言开始疯传:或是哈马斯高层遇刺,或是哈马斯在袭击以色列。在真相浮出前,所有人都在猜测中煎熬。穿着睡衣仓皇赶来的叔叔一家仍惊魂未定——他们住在边境附近,逃难时衣衫不整,脸上写满惊惶与困倦。

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哈马斯武装人员冲进以色列并挟持数十人返回加沙的画面,但没人能真正理解事态规模。随后以色列的报复降临:四面八方传来剧烈轰炸,窗棂震颤,心胆俱裂。救护车鸣笛、战机轰鸣与孩童啼哭交织成死亡交响曲。

作为战争中的幸存者,我们照例开始收拾行装。以为很快就能归来,只往书包里塞了身上穿的衣物、一套换洗衣物和重要证件。10月13日周五,拜特拉希亚的轰炸骤然升级。撒落的传命令我们立即撤离,起初我们恐惧彷徨。但当傍晚准备泰国菜晚餐时,以军投下的烟雾弹已将整座城市笼罩。邻居们陷入恐慌,弃家逃亡的洪流中,我们载着祖父母和七口之家,第一次驶向南方。

我们以为两三周后就能回家,却不知要面对的是数十场接踵而至的战争。第二场战争是寻找容身之所。漫无目的地南行途中,恐惧、失落与迷茫轮番碾过心房。最终在代尔的一间公寓落脚三个月,没有毛毯被褥,全家睡在冰冷地板上。随后是觅水寻食的苦斗,以及短暂栖身的帐篷。

即便遵照撤离令南迁,安全仍是奢望。爆炸声、战机轰鸣与军舰炮火从未停歇,我们总幻想醒来时墙壁会轰然倒塌。我常梦见自己在废墟中独自幸存,声嘶力竭呼唤家人却无人回应。我们在纸条写下姓名塞进口袋——若在轰炸中面目全非,这将是辨认身份的凭证。

当战火逼近,我们移居拉法的帐篷。虽比公寓稍感安全,噩梦也暂时止息,最初一周几乎怀着野营的新奇。但很快意识到觅食取水之艰,寒冬刺骨之痛,疾病始终如影随形。弟弟易卜拉欣与我染上甲肝,在缺医少药中几近濒死,只能靠严格卫生措施保护家人。

地面部队攻入拉法后,我们开始了帐篷间的辗转流离。被迫如此生存的滋味难以言传,唯有亲历者方能体会。为寻净水与安全食物,我们终日跋涉。盛夏酷暑,严冬凛寒,虫鼠横行。教育与医疗这些基本人权,早已荡然无存。

流亡汗尤尼斯期间,祖母病倒了。她顽强抗争数周,但医疗资源挤兑下,每周数十人死去——她最终也成了其中一个。失去她如剜心割肉,这位自我出生便同住、在母亲求学时抚育我们的老人,是我第二个母亲。

归乡无望,我们尝试在南方重建生活。父亲与叔伯开始耕种,让人恍若回到拜特拉希亚的家园,稍感安定与目标。2025年1月停火协议宣布时,我永远记得北归人潮的狂喜——首日几乎全员返程,有人兴奋得烧毁帐篷,以为南方苦难终结。

重返拜特拉希亚所见尽是悲凉:残垣断壁,焦枯田野,寂寥街巷无声诉说着离人后的惨剧。我们清理碎石,在废墟旁支起帐篷,栽种新绿打破死灰,让希望悄然生长。但希望转瞬即逝,战火重燃焚尽一切。

在爆炸与死亡中再度流亡时,恐惧如影随形。亲爱的巴贾特叔叔与父亲在旧掩体取物时,被坦克炮弹夺去生命。两周后我们再度流离,在加沙城租住公寓。这次围困更甚往昔,饥荒蔓延,数百老幼丧生。全家分食一个面包,无粮时只能饮水充饥——尽管水常被污染。

玛拉克的父亲阿姆杰德·坦特什在拜特拉希亚发现战前种下的树苗已然成长,深情拥抱了它。而后占领加沙城的计划突至,迫使我们再次南逃。

本周停火宣言响起时,街头哨声与欢呼迸发。人们雀跃起舞,期盼战争终结。但恐惧仍在蔓延——唯恐协议最后一刻破裂,于是做好最坏打算,避免希望粉碎时的绝望。

我常回想10月7日前的生活:教女孩游泳的工作,堂妹婚礼上盛装欢聚的时光,仅就读月余的大学,还有祖母与巴贾特叔叔——有时我们甚至羡慕他们的长眠。我相信所有加沙人都在脑海中重映着类似画面:家庭聚餐,许多已逝的故友,那些平凡的日常。我们都在叩问:是否还能重获那样的生活?



常见问题解答

以下关于年轻记者在遭封锁的加沙经历两年磨难的问答清单,力求清晰简明、语气自然



初级问题



1 什么是加沙封锁?

这是以色列和埃及对加沙地带人员货物进出实施的长期限制,严重制约了食物、药品、燃料和建材等必需品的获取。



2 为何称加沙为“地狱之门”?

此说法形容当地极端艰难的生活境况。由于封锁、频繁冲突、贫困及经济崩溃,日常生活成了持续生存斗争,令人感觉陷入绝望困境无法逃脱。



3 记者在加沙两年能做什么?

他们报道封锁下的日常生活,记录人道主义危机、普通人的韧性、冲突对家庭的影响及政治局势,旨在唤起世界对这个常被忽视故事的关注。



4 记者在此工作是否危险?

极其危险。除了冲突地区的明显人身危险,记者还面临巨大心理压力、卷入交火的风险,以及工作行动可能受限的困境。



中级问题



5 加沙民众日常最大挑战是什么?

主要挑战包括严重电力短缺、水源污染、高失业率、医疗资源匮乏,以及历次战争创伤与未来冲突威胁造成的持续心理创伤。



6 封锁对加沙儿童有何影响?

孩子们在禁锢与冲突中成长,遭受营养不良、心理创伤与发展机遇匮乏。许多人学业中断,长期生活在暴力恐惧中,心理健康深受影响。



7 记者可能聚焦哪些故事类型?

他们会超越冲突政治层面,关注人性化故事:无稳定电力工作的医生、第三次重建家园的家庭、借烛光学习的学生、被限制出海范围的渔民等。



8 记者如何进出被封锁地区?

这非常困难。主要进出口受到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