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按照要求翻译的中文版本:
---
### 韩国关键数据
- 人均GDP(年): 34,640美元(全球平均:14,210美元)
- 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5.7742亿吨(全球第十)
-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 11.16公吨(全球平均:4.7公吨)
- 最新气候承诺(2021年): 评级"严重不足"
在韩国东海岸一个寒冷的清晨,活动家姜恩彬(音)指向一座象征时代终结的纪念碑——装机容量2.1吉瓦的"三陟蓝"燃煤电厂。这座今年一月投入运营的庞然大物,矗立在一处因K-pop专辑取景闻名的海滩旁。该电厂预计年排放1300万吨二氧化碳,可能持续运行至2050年之后——韩国承诺实现碳中和的年份。
青年气候紧急行动组织负责人姜恩彬迁居三陟抗议该电厂,她批评政府"在气候危机要求立即停止化石能源扩张之际,仍持续建造燃煤电厂"。
但"三陟蓝"并非特例,而是韩国气候矛盾现象的缩影。这个全球第12大经济体既是半导体和电动车电池领域的领导者,却同时位列气候表现最差的十个国家之一。
尽管韩国做出雄心勃勃的承诺——2050年净零排放、2030年较2018年减排40%——化石燃料仍主导其能源结构。煤电与燃气发电占比60%,而可再生能源仅占9%,远低于经合组织34%的平均水平。
### 垄断体制阻碍转型
韩国的气候困境源于其国有化能源体系。国营的韩国电力公司(Kepco)垄断输配电与零售业务,其子公司(如东南发电与西部发电)运营着全国大部分煤电、燃气与核电站。这种结构压制了市场竞争。
可再生能源开发商面临行政壁垒。直到近期,风电场项目仍需跨部门28项独立审批,导致工期延误数年、成本激增。2025年初通过的新法旨在简化流程,但生效要等到2026年。
电网扩建是另一大挑战。过去20年用电需求翻番,但输电容量仅增长26%。扩建尝试屡遭地方强烈抵制。密阳市居民因输电塔强制征地与政府对峙六年,全国十余个类似项目仍陷僵局。
2025年2月通过的《电网特别法》试图加速电网升级。但活动人士警告该法削弱了公众协商与环境评估,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自上而下"模式。
"我们认同可再生能源需要输电网络,"唐津市地球之友协会的金正珍(音)表示,当地某项目正遭抵制,"但流程必须尊重社区与环境。"
---
该项目因地方反对已延误十余年。"冲突持续是因为这些电力并非本地使用,我们承受损失却无人倾听诉求,"一位居民说。
韩国能源战略遵循《电力供需基本计划》,这份每两年更新的15年规划仍沿袭1960年代模式,专注于大型集中式电厂——这种为煤电与核电设计的体系已不适用于当今灵活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频繁政权更迭加剧困境。每位新总统都推翻前任政策——如2017年文在寅总统计划淘汰核电,五年后尹锡悦政府又取消该计划。这种反复使长期可再生能源规划几乎不可能,这也是多国民主政体面临的共同挑战。
后果已然显现。俄乌战争推高化石燃料价格,韩国电力公司2022年单年液化天然气额外支出22万亿韩元(119亿英镑)。但政府人为压低电价的政治决策,使该公司债务在2024年膨胀至205万亿韩元(1110亿英镑)。
危机之下实质改革仍未启动。现行垄断体系阻碍清洁能源发展,独立可再生能源生产商难以与化石燃料企业竞争。
韩国的经济奇迹建立在钢铁、石化、造船、半导体等高耗能产业之上。"这种产业依赖使能源转型异常艰难,"首尔大学教授朴相仁解释,"这些行业需要海量廉价稳定电力。"
浦项、三星、现代等财阀对能源政策影响深远。电力市场服务于工业需求而非气候目标。
问题已超越国界。韩国是全球LNG运输船建造龙头,并资助海外化石燃料项目。近期获批的莫桑比克"珊瑚北部"项目全周期碳排放将达4.89亿吨。在各国减少进口之际,韩国却成为俄罗斯化石燃料最大买家之一。
"这些资金流向违背韩国气候承诺,使《巴黎协定》形同虚设,"气候解决方案组织的吴东宰(音)指出,"国内设定气候目标却支持海外污染,实属虚伪。"
即便标榜环保的机构仍在投资化石燃料。全球最大养老基金之一的国民年金公团,虽在2021年承诺"去煤炭",却持续投资燃气项目。该承诺三年半后,直至2024年12月才最终确定退煤计划——部分国内投资将持续至2030年。
---
韩国蔚山。国家能源计划仍偏向煤炭与核电。
工业区的烟囱喷吐着浓烟。韩国最大污染企业通过出售闲置碳配额已获利4750亿韩元(2.58亿美元)。
与此同时,韩国基于市场的气候政策收效甚微。2015年启动的碳排放交易体系(K-ETS)本意为碳定价。
但运动组织"1.5度计划"分析发现,由于向大企业免费分配配额,2015至2022年间全国十大污染企业通过出售闲置碳信用获利超4750亿韩元。这套体系非但未让污染者付费,反而使其获利。
### 新一代的反击
随着极端天气加剧,气候危机意识正在觉醒。2023年洪水致46人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近期暴雨又夺走26条生命,随后破纪录热浪接踵而至。
今年三月,野火烧毁4.8万公顷土地(近首尔面积的80%),造成31人死亡、数千房屋被毁。韩国灾难安全部长称此为"史无前例的气候危机"。
国务总理金旼植将气候危机描述为"新常态"。
如今,年轻一代正通过法律途径挑战现状。二月,一群儿童聚集在首尔浦项制铁总部外。11岁的金宥贤(音)作为最年轻的原告,参与了对该公司的里程碑式诉讼。
本案旨在阻止浦项为旧燃煤高炉更换内衬——此举将延长其15年寿命,预计排放13.7亿吨二氧化碳。
"我牺牲小学最后一个寒假来到这里,只为守护完整的四季,"金宥贤对支持者说,"气候变化正吞噬春秋两季,也夺走了我们自由玩耍的权利。"
这是全球首例针对传统高炉生产的诉讼。去年八月韩国宪法法院已作出历史性裁决,认定政府未制定2031-2050年强制减排目标的行为侵犯了后代权利。
三月,民众与活动人士就政府批准三星36万亿韩元(1950亿美元)投资的龙仁半导体集群再提诉讼,指控该项目10吉瓦电力需求及新建LNG电厂违反气候法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承诺。
曾带着孩子抗议"三陟蓝"电厂的"政治妈妈"成员金正德(音)视此为代际战争。
"在浦项长大的日子里,每天上学都能看见烟囱布满天空。灰尘刺痛喉咙,铁屑沾满窗台,"她回忆道。
"大人们总说'多亏浦项制铁,我们才能活下来'。但我不愿孩子被迫在健康环境与经济生存间做选择。"
---
国际数据显示,韩国排放量在2018年达峰后总体下降,仅疫情期间短暂回升。虽然政府宣称正实现气候目标,但批评者指出其2030年减排目标采用"净排放"与"总排放"混淆的算法存疑。
环境部声明"韩国正通过禁止新建煤电、淘汰旧机组积极削减煤电",并称2050年后仍运行的燃煤电厂(2021年禁令前获批者)将应用碳捕捉技术或转用清洁燃料,以符合碳中和承诺。
但独立分析师认为这些措施不足。"《基本计划》缺乏可再生能源扩张的具体步骤,"朴教授指出,"目标模糊——没有时间表与选址。而核电路线图却极为详尽。"
其团队运用全球变化评估模型发现,现行计划将使韩国2030年减排目标缺口达6-7%。若采用更激进策略(包括海上风电扩张与2035年前全面退煤),不仅可实现气候目标,还能在2035年前削减电力行业82%排放。
面对排放核算方法的质疑,环境部辩称:"我国计算方式符合日加等国2030年气候目标采用的国际标准。"该部同时表示,虽过往目标遵循1996年IPCC指南,但自2024年起温室气体报告已改用2006年新版标准。
在三陟,姜恩彬凝视着海岸线上主宰天际线的煤电厂。"我梦想建立去中心化、自治而非剥削的社会,"她说,"希望推动无需过度用电与金钱也能繁荣的生活方式与政策。"
(图片说明:蔚山港的混凝土搅拌塔群。专家指韩国缺乏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图源:彭博社/盖蒂图片社)
常见问题
### **常见问题:韩国能否摆脱重工业依赖与化石燃料?**
#### **基础问题**
**1. 为何韩国如此依赖重工业与化石燃料?**
韩国快速工业化倚重重工业与廉价化石燃料驱动经济增长。
**2. 能源转型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核心挑战包括可再生能源成本高、传统行业失业问题及新基建需求。
**3. 韩国重点发展哪些可再生能源?**
主攻太阳能、风能与氢能,同时增加核电占比。
**4. 重工业对韩国经济贡献如何?**
占出口与就业极大比重——现代、浦项、三星等企业是核心支柱。
**5. 韩国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方面是否有进展?**
有进展但缓慢。政府设定2050年碳中和目标并扩大可再生能源。
---
#### **进阶问题**
**6. 韩国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有哪些政策?**
《绿色新政》通过税收优惠与资金支持推广可再生能源、电动车与能效提升。
**7. 核电能否帮助韩国降低化石燃料依赖?**
核电提供稳定低碳能源,但公众安全顾虑与核废料处理问题尚存。
**8. 重工业转型将如何影响就业?**
部分岗位消失,但绿色科技领域将创造新就业机会。
**9. 大企业在转型中扮演什么角色?**
现代、SK等集团投资电动车、氢能与可再生能源,但其垄断地位可能抑制创新。
**10. 韩国可借鉴哪些成功转型案例?**
德国与丹麦的化石燃料转型经验值得参考。
**11. 全面转型最大障碍是什么?**
政治阻力、高昂成本、碳密集型出口依赖及新技术应用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