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英国人去酒吧,而我们去游泳池!":值得借鉴的欧洲健康习惯。
冰岛:全民游泳的国度 冰岛拥有约160个游泳池。这个人口仅40余万的国家,相当于每2500人就享有一座泳池。如此配置恰如其分,因为游泳早已深植于国民文化之中。这项传统其实形成较晚:1940年因接连发生游泳技能不足导致的溺亡事件,学校才开始将游泳课列为必修。 执导2022年纪录片《泳池故事》的导演约翰·卡尔·赫尔加松表示:"我们在泳池边长大,那是所有人的游乐场。从小跟着父母去,长大后带着伴侣去。"这位几乎每日在雷克雅未克游泳的导演,仅需支付4000克朗(约合25英镑)年费,即可无限次使用首都18座公共泳池中的心仪之选。多数泳池为地热加热的户外池,相较于依赖人工加热的国家,在冰岛游泳更为经济实惠。 除强身健体外,游泳还带来精神与社交的双重馈赠。"你能遇见从农民到政客的各色人群,"赫尔加松指出。多数泳池设有源自天然温泉灵感的"热锅"(热水浴缸)、冷水池和桑拿房,并遵循着统一准则:禁止使用手机。目前甚至正推动将冰岛泳池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赫尔加松总结道:"你们英国人去酒吧,而我们选择泳池。" 乌克兰:发酵的艺术 当酸菜、腌黄瓜和开菲尔酸奶风靡欧洲之际,发酵食品在乌克兰早已是餐桌主角。驻伦敦作家、在尼古拉耶夫运营移动面包房的非营利组织"为乌克兰烘焙"志愿者费莉西蒂·斯佩克特,深深震撼于当地人对食物保存的执着。 自2022年夏季首次探访以来,斯佩克特观察到乌克兰人——尤其拥有土地者——自种果蔬并腌制过冬的普遍传统。这种做法可追溯至苏联时期,当时物资供应不稳定,如今在停电与战火中仍得以延续。她从乌克兰厨师奥莉娅·赫拉克勒斯处习得乳酸发酵技艺——以盐和卤水替代醋的古法。蔬菜经盐渍压重或卤水浸泡,发酵约十天后密封储存,可保存一年之久。在地窖、橱柜甚至床底下见到成排密封罐堪称常态。 虽非刻意追求健康,发酵食品却益处显著:富含益生菌,助益肠道健康,消炎并恢复身体平衡。乌克兰人享用着开菲尔、利亚仁卡(焦糖风味的烘焙发酵奶)等多样发酵乳制品,以及拥有数百年历史的酸面包。斯佩克特特别指出,在乌克兰,开菲尔并非昂贵的健康时尚,而是日常饮品,市场常见大罐装甚至用可乐瓶分装。 除常规方法外,许多水果经发酵以应对寒冬。斯佩克特刚获得一罐多汁酸梅,她感叹道:"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装罐保存的。" 瑞士:一日五餐 瑞士人不像某些国家习惯整天零食不断,而是如精准的列车时刻表般恪守一日五餐的传统。在德语区,这些餐次分别称作:早餐、午前点心、午餐、午后点心和晚餐。苏黎世营养师桑德拉·米哈伊尔表示,加餐习惯在法语区同样普遍:"我的大多数瑞士客户保持四餐制:早餐、午餐、午后点心和晚餐。" 午前点心常包含斯佩尔特面包、水果或新月面包,午后点心则更为丰盛,可能搭配蘸酱或伯彻尔麦片。米哈伊尔解释道,午餐作为每日主餐,"符合人体昼夜节律与消化规律——清晨的新陈代谢和胰岛素敏感度通常更高。清淡晚餐有助提升睡眠质量,减轻夜间消化不适。少食多餐能维持能量稳定和专注力,促进消化效率,减少腹胀感。通过调节食欲防止过量进食,频餐制有助于实现更好的食欲管控、体重管理,并支持肌肉维护与生长。" 但米哈伊尔补充道:"需认识到个体需求差异,关键在倾听身体饥饱信号,而非机械遵循固定餐次。" 荷兰:御风而行 健身连锁品牌创始人、《万步书》作者阿里·布姆斯玛指出,居于多风之地意味着善用风势,这正是荷兰人数世纪来的智慧。他阐释了"御风而行"的概念:"荷兰人借此走出户外,涤荡日常压力。"该词源自"随风而动"与"向外释放"的组合。17世纪指烟雾尘埃被吹散,至19-20世纪衍生出现代含义:外出让清风清醒头脑。 他强调此举不同于"放空"的无所事事之术:"放空是被动的放松,御风而行则需要主动运动。轻快的步履与强劲的清风能切实转变心境,刷新视角。" 丹麦:共食文化 饮食文化机构负责人尤迪特·基斯特指出,丹麦正复兴"共食"传统。她追溯其源至19世纪工人运动的"民众厨房",当时为劳动者提供平价餐食。这种健康饮食模式通常由众人协作烹制,在村政厅到日托中心等场所的长桌上,陌生人共聚而食。基斯特认为,此传统的回归反映了"围桌共餐"的需求,是对"个人主义、孤独感与屏幕时间的反向回应",彰显"重建联结的渴望"。 "餐食内容?为保持平价,常见鹰嘴豆咖喱与大量青菜,"基斯特介绍。这种亲民定价使共食兼具健康属性。"家庭参与时,儿童会摄入更多果蔬。共餐能培养更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与丹麦另一理念"食之欢愉"一脉相承。 西班牙:午睡文化 在数字干扰蚕食休息的时代,别样的睡眠方式令人神往。比如西班牙传统的午睡文化。 马德里睡眠项目联合创始人波莉·雷瓦连特表示:"恰当实施的午睡有益睡眠健康。午后20-30分钟的短憩能提升警觉性、记忆力和情绪。"但时机至关重要:"过长或过晚的午睡会干扰夜间睡眠。易失眠者应避免午睡或保持短时规律。" 全国是否仍保留午休?雷瓦连特解释:"午睡是我们的文化符号,但已非多数人的日常工作环节。"夏季因高温提早下班,但全年多数时段,西班牙人工作日起始早结束晚。"由于晚餐时间迟,晚间新闻至22点后播出,西班牙人就寝晚于英国人但起床时间相近,易导致睡眠赤字。" 然而休闲文化根深蒂固:"休息备受重视,尤其在周末、假日及长辈群体中。西班牙最可贵的传承或许是:休息非懒惰,而是生活必需。" 德国:清淡晚餐 土豆与肉类等传统德餐看似不利消化,但"晚面包"的设计较午餐更为清淡,助益消化与睡眠。 《超越香肠:德国饮食史》作者乌尔苏拉·海因策尔曼回忆:"六十年代在西柏林长大时,主餐总在正午。晚餐通常是切片面包配奶酪、火腿或香肠。我家总会搭配时令鲜蔬:黄瓜、番茄或小萝卜。"面包种类也很讲究:"柏林当地用黑麦酸面团或小麦黑麦混合的灰面包。白面包是周日才有的珍品。" 周日午餐后,全家会去森林长途漫步,并在"健身小径"锻炼——得名于七十年代全民健身运动。"按指示牌锻炼塑形,近年虽少见,但听说正在复兴。"海因策尔曼确认晚面包传统仍存,不过"双职工家庭的主餐可能移至晚间。年轻人愈发注重面包搭配新鲜食材。" 会在朋友家或餐厅吃晚面包吗?"我不会!这更偏向家庭传统。" 法国:松弛疗法...